2018年3月30日 星期五

第五十二回 【漢室宗親】


第五十二回 【漢室宗親】

基於王芬意圖叛變,靈帝想起了劉焉的建議,覺得州牧、剌史優劣參差不齊,於是大量任用宗室出任為州牧。封宗正劉虞為幽州牧,領兵往漁陽征討張舉、張純等反賊。又以北軍中候劉表出任爲荊州刺史。

又因大臣朝議以劉虞往日曾為幽州刺史,有德義於幽州,百姓、胡夷皆懷念他的恩信,若他出任鎮撫,當可使戎狄胡夷附和,可以無需勞師動眾而平定幽州。


漢朝分天下為十二州,每州設刺史一人,以監督州內郡縣的行政。州刺史官職品秩本為六百石,自宗親出任開始,朝廷亦以朝中列卿帶著本官品秩出任州牧,以代刺史,由是一州長官由六百石之品秩升為二千石之封疆大吏。


劉虞,字伯安,乃漢東海恭王之五世孫。因遭逢世道衰亂,又與當今天子疏遠,初出仕也只不過當了個縣中的戶曹吏。其人能嚴己修身,奉職盡責,因此被郡府召升為郡吏,其後郡府舉其孝廉為郎中入朝供職。

在出任博平縣令時,劉虞治正推平,為人高尚純樸,他所管治境內居然盜賊絕跡,天災禍害亦不生。有一年,接壤鄰縣蝗蟲為害,然而大群蝗蟲飛至博平縣邊界時,竟然繞道而飛,不入博平境內,真是叫人不得不稱頌劉虞的德行

因政績卓越,劉虞由縣令升遷至幽州刺史。過不多久,因積勞成疾,而且病情不輕,只得向朝廷告病歸家療養。然而他在鄉里常降身隱約,與邑黨州閭同樂共恤,彼此等齊有無,不以自身名位而自殊。

劉虞為人知書識禮,待人謙厚平和,又是朝廷大官,皇室宗親,甚為鄉親父老兄弟敬愛。當其時,鄉曲有所訴訟,皆不前往官衙,自投劉虞家中平理。劉虞凡事皆以情理於眾人面前論判因此大小皆敬從其判斷,無有怨恨之人。

曾經有人丟失了自己的牛,牛的形體毛色,與劉虞的牛甚為相似,失主錯認劉虞的牛是失牛,劉虞不與他作爭辯,便將牛推給了他。其後,失主尋回自己所失的牛,便帶同劉虞的牛登門還牛謝罪。

甘陵再生禍亂,甘陵吏民思念劉虞治理時的光景,上書乞請朝廷委派像劉虞般的官員前來治理。此時,劉虞的身體也療養得差不多了,朝廷於是再任命他為甘陵相。

劉虞到任後,甘陵再度大治。朝廷徵拜他入朝為尚書令、光祿勳等官職,其後又以其出身皇公宗族有禮,更拜為宗正。


劉備三兄弟自病癒離開南陽後,一直繼續的過著四處流浪的生活。

「大哥,難道兄弟三人就此一直的流浪下去嗎?」張飛說。
「唉!」劉備不作聲的,只是嘆了一口氣。
「大哥,我聽說新任的幽州牧劉虞是一位愛民如子的好官,而且,他也是皇室宗親,我三人往幽州投靠他,如何?」關羽說。
「往幽州?也好!我有一位同師兄公孫瓚也在幽州。」劉備說。

「不過...大哥,咱們是朝廷的通緝犯,去見幽州牧...沒問題嗎?」關羽問。
「這...我也不好說。只能見一步走一步了。我想劉州牧是個明理之人,他會明白咱們的處境。」
「唉!也能這樣想了。」關羽嘆了一大口氣的說。

「大哥,你曾拜師習過甚麼?從那裡鑽出來一師兄?」張飛說。
「三弟,這已是大哥少年時的事了。當其時,我與公孫瓚一同拜於盧植老師門下讀書、學習劍術。」
「原來是這樣。他既然是大哥的師兄,劍術必定是了得之人。」
「我這位師兄呀,他使用一支兩頭施刃的長矛,能沖殺於大軍之中,出入自如。」
「有機會見到他,一定要向他討教武藝。」
「好!到時候大哥為你引見。」


劉表,字景升,山陽高平。少年已有才俊之名,世人號稱“八俊”之一。
其餘七人分別為汝南人陳翔、范滂,魯國人孔昱,勃海人苑康,山陽人檀敷、張儉,南陽人岑晊。世人又稱之為“八友”。

少年的劉表拜師受學於同郡人王暢。王暢乃南陽郡太守,日常生活行為過於儉樸。時年十七歲的劉表於是向老師進諫。

「奢華不僭上,儉樸不逼下,才是中庸之道;所以蘧伯玉恥於獨為君子。如今老師不師孔聖之明訓,而趨慕夷齊之末操,無疑是皎然自遺於世。」劉表說。
「世人少以約儉而有失德者!更何況儉樸之行,於當今之世可以矯正世俗的歪風。」王暢說。
「然而老師置聖人之中庸於何地?」
「當用而不用,不當用而過用,這才有違中庸之道呀。」

劉表身高八尺餘,姿態容貌甚是英偉。前些時候以大將軍掾遷為北軍中候。前荊州刺史王睿死後,朝廷以劉表為新任荊州刺史。


靈帝下詔召發南匈奴騎兵配合劉虞討伐張純等人,南匈奴單于羌渠受漢帝聖旨,派遣南匈奴左賢王為,率騎兵二萬前往幽州。然而,南匈奴國人恐怕無了期的為漢朝發兵,又加上右賢王于扶羅心懷不軌,煽動國人於是乘左賢王率兵在外,國中虛空,他率領直屬的右部落反叛單于,與屠各胡人連合,共有兵眾十餘萬人,攻殺單于羌渠。

羌渠死後,南匈奴人立羌渠的兒子右賢王于扶羅爲單于,世稱“持至屍逐侯”單于。

南匈奴的內部叛亂奪位,令致本來混亂的東漢北方更為混亂。原來臣服於漢室的匈奴人,如今成為了為患北疆的賊寇。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