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月8日 星期日

第三十六回 【司空見慣】

三十六 司空見慣

在正常情況下,朝廷的軍事當由三公中的太尉管轄,如今居然以司空越俎代庖,在東漢末年這種混亂的朝廷制度,可謂是“司空見慣”,見怪不怪,難怪日後的曹操以三公中地位最低的司空之位執掌軍國大權,實是有例可循。

到了十二月,張溫命董卓與右扶風人鮑鴻等合兵攻擊邊章、韓遂,大破之。邊章、韓遂敗走榆中。張溫再差遣蕩寇將軍周慎將兵三萬人追擊二人。

周慎軍追至榆中城,正欲發兵攻城,參軍事孫堅對周慎說:「屬下得知賊城中無穀,當從城外轉運糧食,屬下願請得萬人以斷其運道,將軍以大兵繼後攻擊,賊人必困乏而不敢戰,北走入羌人境中,屬下再與將軍合力追擊,則涼州指日可定!」
「文台消息何以得何?若有差錯,則失了戰機。我軍初到,賊人必未及防備,當攻其不備,以佔先機。」周慎說。
「將軍...」
「不用多說,本將軍主意已定。」

孫堅知道周慎不會再聽自己的意見,也不再多說了。

「乳臭未乾的小子。我打了多少仗,你又打了多少仗?居然在本將軍面前指手畫腳的,就是不懂得大小之分。若不是朱俊的推薦...」周慎在心裡說。

周慎最終沒有聽從孫堅之言,竟然引軍圍攻榆中城。
「你這個周慎...」
「孫大人,不用如此大怒。」程普說。
「可惡呀!將士們的性命就是如此白白的犧牲。」

「哈...幸而周慎這愚蠢的東西,否則我軍...」韓遂說。
「他若斷了我軍的糧道,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。」邊章說。
「是呀!」

邊章、韓遂得知周慎之意,預先分兵屯於葵園峽,反斷周慎的糧道。不出多日,周慎軍因缺糧而懼,棄戰車輜重而急忙退兵。

「孫大人,果然不出你所料。」
「事到如此,不要多說了。退兵吧!跟隨這樣的將領,有命撤退已屬僥倖。」

像周慎這等的上司,身為他下屬的也只能不求有功,只求無過了。

同一時候,張溫亦差遣董卓將兵三萬討伐先零羌,羌人、胡人圍困董卓軍於望垣北。
董卓糧食乏絕,眼見將被困死於此。

「難道我董卓英明一世,就此死在這裡!」董卓慨嘆的說。
「將軍,若再無糧食,恐怕我軍起亂。」
「這班狗養的東西,平日我董卓是如何對待他們的?如今只是幾日吃不飽,就說出這等話來。」
「這...」

「將軍,李儒有一計。」
「快說。」
「是這樣的...」
「好計!」
「不過...」
「還有甚麼的?」
「此計雖然可行,若被敵人發現,我軍有全軍覆沒之危。」
「都到了甚麼時候,不行也得一試。就依你之計而行。」

於是董卓用李儒的計謀,在所渡過的河水中立堰,以堰擋住所渡河水為池,偽作捕魚為食。

「將軍,漢軍在搞甚麼的?為何將河水儲起來了?」
「看樣子是在捕魚吧。」
「就這些魚可以吃得飽嗎?」
「不要理會他們。給我盯緊些,量他們也飛不了。」
「知道!」

河水渟滿數十里,董卓軍在胡人不察覺的夜間,從堰下潛行過河。當敵軍發覺追趕上來之時,董卓軍已全軍過去。

「將軍,敵人追上來了。」
「快!命人立即決堰。」

董卓軍於是決堰,洪水暴湧而至,在河中的胡人進退不能,不是溺斃,也得凍死。轉瞬間河水已深,胡人無法渡河。董卓軍得以安全退兵,還屯於扶風。

張溫見董卓私自退兵還扶風,令人以詔召他回師。

「李儒,你說這回如何是好?」
「張公為人文雅,將軍只要認錯謝罪,當可免禍。」
「事情果真如此簡單?」

董卓害怕坐罪,整夜前思後想,良久才率兵回張溫處。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