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4月9日 星期日

第四十四回 【拜師】


四十四 【拜師】

當其時,宗族中人張伯祖,術盛名於郡縣。張機亦往張伯祖處拜他為師,學習醫道

「師父,門外有一人求見。」
「誰人?」
「他說是師父同宗族人張。」
「是他,他不是在長沙當太守嗎?來我這裡幹嗎?他是怎樣來的?」
「平民百姓裝束。」
「嗯!怎麼說也好,他是百姓父母,待我出迎。」

「小民拜見大人。」張伯祖出來一見到張機,即時行拜見之禮。
「叔叔,不用行此大禮,侄兒已辭了官,再不是太守了。」
「為何辭官?」
「如今的朝廷宦官當道,侄兒實在是呆不下去了。縱然再呆下去,也不能為百姓幹些甚麼!」
「唉!這也是。世道混亂,生靈塗炭!」張伯祖慨嘆的說。

伯祖招呼了張機到內堂談話。

「哪你今日到來所為何事?」
「侄兒今日來是要拜師學醫的。」
「甚麼?你要來跟我學醫?」
「是的。」
「難道行醫好得過當官?」
「生逢亂世,行醫比當官能救助更多的百姓。」
「此話怎說?」
「侄兒雖身為太守,也只能是朝廷苛徵暴歛的工具,每逢天災人禍,朝廷又不以撥糧振濟,所上朝廷的奏本又為宦官扣押,上下不通,真是有怨無路訴。」
「當官始終是大學之道,有幾多人想當官也當不了。就如我身邊的門人華佗,他熟讀經書,有心於仕途,然而因門第出身,終未能如願。」
「其實小侄自小就心往醫道,不曾想過當甚麼官,只是因順父親意願,才走上仕途。」

真是古往今來,日光之下無新事。人世間往往就是這樣的,機會不一定會給予渴求這個機會的人,常常會落到不想要,或是無心等待的人身上。因此,無心插柳卻柳成蔭,有心栽花卻花不成。也就造成了多少的人才浪費,尸位素餐的情況。張仲景可謂是一位幸運之人,別人想要又得不到的機會,他得到了;別人不想要又隨手可得的機會,他也得到了。

「你可知道,行醫乃小學之道。從來沒有人棄大學之道而從小學之道,走那回頭路的。」張伯祖苦口婆心的為張機解說。
「這些侄兒明白。」

「你真的明白?醫者就算當了醫官,也只是下等的官。而你居然放棄像太守這上等的官,你說你明白,你到底明白了些甚麼?你對得住你九泉之下的父親嗎?」張伯祖越說越是激動的。
突然,整個氣氛都寂靜了下來。
「這些侄兒都明白。」張機平淡的說。

「行醫,並不是一件易事,這你又知道嗎?」
「聽叔叔教誨。」
「醫乃人命所系,一個不慎,輕則傷人,重則害命。自古以來,死於病者少,多半是死於醫者之手。先輩郭玉說:“不醫是中醫。”」
「請叔叔詳說。」

「醫並不是發財之道,後世行醫者醫術膚淺,明知不能醫而醫,或是不知醫而醫,只因錢財在前,良心在後。因此怨魂滿街,荒墳遍野,所以不求醫勝於醫,郭玉才有此說。身為醫者,身負重任,這擔子絕不輕省於當一位好官,而這擔子只有你自身一人能背負。」
「侄兒明白了。」

為醫之道,自古以來就是嚴謹非常。習醫之人不但要有學醫的天分,其知識廣博之要求更是遠勝於常人,要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中通人事。因此並不是隨便一個失意的書生可當的。除知識以外,行醫者更需要有一顆憐憫惻隱之心。

「你既然明白,還要習醫嗎?」
「侄兒已下決心,願與病者共存亡!」

「這人真是怪,我當不了官才逼於無奈走上這條路;而他居然有大官不當,來走這下賤之道。」華佗看著張機在心裡說。

伯祖以張機聰明好學,又有刻苦鑽研之心將自畢生之技傾囊相授張機亦不令張伯祖失望,盡得他的醫道
日後,何顒讚嘆張機的醫術說仲景之術,精伯祖。


華佗亦盡得張伯祖所傳,學成之後,更是四處遊歷,學習天下百家之所長,尤以外科之術為精。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